[韩国] 《掮客》:在人性褶皱中寻找微光的治愈之旅

[复制链接]
影子传说 发表于 前天 23:27|来自: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3f0ff89faeed05910c2dc21c81439c0b.jpg

当弃婴、贩卖、通缉、犯罪等冰冷词汇与“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”的温暖宣言相遇,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以一贯的细腻笔触,在韩国社会背景下编织出一部关于救赎与羁绊的寓言——《掮客》。这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作品,虽因“重复自我”引发争议,却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与情感张力,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窥探人性深渊与光明的窗口。

daef6ba03bdf3619aebf67b8206e040a.jpeg

非血缘家庭的脆弱与坚韧

影片以一场暴雨夜的弃婴事件为起点:少女素英将襁褓中的儿子留在教堂“弃婴保护仓”,却被洗衣店老板相铉(宋康昊饰)与孤儿东秀(姜栋元饰)盯上,企图转卖获利。然而,素英的折返让三人被迫同行,与育幼院少年海进、刑警秀珍(裴斗娜饰)组成临时家庭。这一设定延续了是枝裕和对“非常规家庭”的执着——《小偷家族》中偷窃维系的亲情,《如父如子》里抱错孩子的伦理困境,均以血缘之外的羁绊消解传统家庭叙事。

但《掮客》的突破在于,它将“罪恶”置于聚光灯下:贩婴者、杀人犯、被通缉的母亲,这些边缘人因婴儿羽星的存在被迫直面内心。摩天轮上的独处时刻,东秀与素英在火车山洞中的光影对话,以及相铉为孩子取名“羽星”时眼角的泪光,无不揭示着:恶的土壤中,仍能生长出善的嫩芽。

8ff6ada52b3e4a6ed6ea6371d0064191.jpg

当日本美学碰撞韩国现实

作为是枝裕和首部非日语作品,《掮客》在视觉与叙事上试图融合两国文化特质。首尔的雨夜、逼仄的面包车、破旧的旅馆,这些场景保留了导演标志性的生活流美学;而宋康昊、裴斗娜等韩国演员的表演,则为角色注入了更强烈的生存挣扎感。

然而,这种“文化拼贴”也暴露了创作瓶颈。影片刻意隔绝角色与韩国社会现实的关联,将冲突压缩在封闭的旅途中,导致社会批判的浅尝辄止。刑警秀珍的追捕线与婴儿生父妻子的买子线,本可成为审视韩国堕胎法、孤儿收养制度的切口,却因叙事冗余沦为背景板。这种“安全区”内的创作,既是导演对异国语境的谨慎试探,也削弱了故事的现实穿透力。

0d3a2623b3045fd00fdfd50cb6711bf4.jpeg

一场“成人童话”的得与失

《掮客》的口碑呈现两极分化:有人感动于摩天轮上的“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”,认为这是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叩问;也有人批评其“圣母化”叙事,质疑贩婴者与杀人犯的洗白过于理想化。这种割裂,恰恰折射出是枝裕和创作哲学的矛盾性——他擅长在伦理困境中寻找人性微光,却常因过度温情而陷入“浪漫化苦难”的窠臼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影片对“选择”的探讨极具力量。素英在雨中伸手接雨时喃喃自语:“雨能洗去昨日的我,但睁开眼,一切依旧。”这种对“重启人生”的渴望,与相铉、东秀在贩婴与赎罪间的摇摆,共同指向一个普世命题:当现实如暴雨倾盆,我们是否仍能在泥泞中守护内心的柔软?

8a85bad8de25874720cc599549840538.jpeg

给每个“失轨者”的温柔拥抱

《掮客》或许不是是枝裕和最锋利的作品,却是一部充满悲悯的疗愈之书。它用婴儿羽星的眼睛,凝视着成人世界的荒诞与温情,提醒我们:那些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,那些在道德灰度地带徘徊的灵魂,同样值得被温柔以待。正如影片结尾,相铉抱着孩子走向未知的未来,我们终将明白——生命的意义,不在于完美无瑕,而在于裂缝中透出的光。

如果你愿意在130分钟里,与一群“罪人”共赴一场关于爱与救赎的旅程,那么《掮客》会以它独有的方式,轻轻叩响你的心门。

传送门


跟你一起的时光都很耀眼,因为天气好,因为天气不好,因为天气刚刚好,每一天,都很美好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
暂无回复,精彩从你开始!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楼主

  • 主题

    150
  • 回复

    124
  • 积分

    565

热门推荐